习惯利用周末或假期前夕看电影。平常起早晚归,也只有在周末或假期前夕这种时段才能放松心情,看电影看至深夜,也无须担心隔天早上得上班。就这样,特别是美国连续剧,有时可连着看好几集,从晚上11,12点开始一直看到凌晨3,4点。然后再睡个大懒觉。不知是不是来日本久了,在这方面感觉到自己挺宅男的。
今天是春分之日,是日本的休息日。所以昨晚也不例外地看了套电影。由张艺谋所导的金陵十三釵。故事以世界第2次大战,被日本侵略的南京为背景。讲述南京秦淮河一群妓女,为了躲避日本军而逃到一个有洋人牧师的修道院,最后为了保护修道院里的女学生,而毅然代替女学生前赴日本军所设下的“圣诞晚宴”。
喜欢张艺谋的电影。粗糙黯淡的修道院服,细滑艳丽的旗袍裘皮;纯朴的女生,妖艳的妓女;这种强烈色彩的对比在张艺谋电影常能看到。但最震撼的还是电影里头日本军残虐的镜头。杀人,放火,强奸,和之前看“南京!南京!”时一样,令人咬牙切齿。
日本侵略了中国,也侵略了大马。“3年8个月”这个被占领时期的词语,现在已成了艰苦受难的代名词。那一个时候距离现在已有70多年。能幸存下来的2战经历者,少说也有90,100岁了吧。没有这样的电影,说实在的根本不会联想到自己身边和蔼可亲,细心善良的日本人的祖辈们曾经犯下那滔天罪行。
战场里没有对或错,只有赢与输。胜者可以自由书写历史,败者也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写下自己想听的历史。当时间一久,亲身经历者的去逝,后代人也只能靠书本上所写的片面文字来揣测历史。
一个有留美经验的日本朋友告诉我,学生时代读课文上所写的二战历史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因为课文上所写的只是历史的一个流水账。哪一年日本国内发生了什么事,过后哪一年出征到哪一国,哪一国占领后又到哪一国。。。这么样的一个流水账写法,就像我们学中国历史,或是马六甲皇朝历史一样,哪一年谁当上了国王,谁因为什么事被谁杀了,谁又当上了新国王,有谁会为当时被杀的人感到半点悲伤呢。
可以想到的原因是,第一,这些历史都太久了跟我们没太大的关系。第二,我们读历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考,只要死记这些5W(Who, When, Where, Why, What)与1H(How),就能考到好成绩,无须放任何感情。
但这位日本朋友在美国,第一次看到二战时日本军残杀平民的照片与记录片时竟然吓哭了。这是她之前所没接触过的历史,那一些实实在在的照片与录像对她这么一个日本人来说有着太大的冲击力。虽然年轻的她根本没经历过二战,但她却为祖辈所干下的罪行而感到愧疚。
和另一个日本朋友谈起这件事时,他的看法则是这一些都已经是历史,就像中国以前占领过其他国家一样。战争总有死伤,何必总执意抓着历史不放。这种想法可能是大多日本年轻人的想法。二战对他们来说像是一个遥远的过去,和他们无关,但他们的国家却常被邻国拿这一段历史纠着不放,而感觉非常烦怨。他们期待有一天这一些历史确确实实地成为历史,不再钩起任何人的敏感神经。
其实,这就怪日本二战后,作为美国的战败国只对美国低声下气,事事奉承美国,却没像德国一样果断地向受害国道歉,作出适当的赔偿,才会出现现在这一种纠缠不清的结果。现在的日本政客,似有似无地道歉,也天真地像日本年轻人一样期待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害国会淡忘这一段历史。
而我这大马人,只能对懦弱无能的日本政客所管理下的日本善良老百姓感到担忧与悲哀。